奇亿招商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系列报道(2023.11.19)

2023-11-20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系列讲座之从巴厘岛到旧金山:中美关系新发展

2023年11月19日,我校邀请了复旦大学宋国友教授为奇亿招商高一学生带来讲座——“从巴厘岛到旧金山:中美关系新发展”。讲述从历史与当下之格局,分析中美关系新发展。

宋教授引用我们常听闻的国际时政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回顾十年来的国际大事。在他的解读下,看似零散而偶然的事件,也变的有所关连。使同学们明白以史为鉴,照亮如今之格局。

教授在课上告诉同学们“同理心”的重要性。对国家的决策,不能只基于个人的生活主观的解读,还要考虑国家的处境,甚至是他国的立场。这样才是新时代青年必需的政治素养。

宋教授在最后仔细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本质发生于有限资源的分配与权力争夺。而自中国崛起,工业革命使人们可以创造资源。以此,教授告诉身为新时代青年的同学们,对未来充满干劲与希望。

“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活力在地方,未来在青年。”



(宋国友教授分析国际关系)

(学生认真听讲)


(文:高一(8)班 吴彦仪/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实习生赵可欣)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物理系列讲座之天体与宇宙物理

2023年11月19日晚,徐建军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天体与宇宙方向的微课。

首先,徐教授讲解了宇宙学的发展历史。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始,到后来的托勒密、布鲁诺、开普勒等等科学家都为日心说作出过贡献,最后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得到统一,建立起现代的宇宙观。

接着,徐教授着重介绍了天文学中的天体物理学。教授列举了历届诺贝尔奖授予的天文学者及他们的成就,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徐教授还介绍,天文学分为三个分支: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与天体物理学。而前两个分支主要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最后一个:天体物理学。

在本次绪论课上,教授用生动的语言极为详实地介绍了天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并展示了许多星云的照片,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徐建军教授讲解宇宙学发展史)


(文:高二(10)班 田宸宇/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实习生史晨越)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医学系列讲座之的病原生物

2023年11月19日,来自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程训佳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医学方向的第一次微课。

程教授希望通过本课程让同学们初步了解身边病原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研究内容,培养同学们懂得多学科交叉探索病原生物、传染病领域的创新知识,激发同学们对探索感染性疾病病原和致病原因的兴趣。

程教授先为同学们介绍了“病原生物与人类”系列讲座的大概内容,再通过“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褥虫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均称为感染性疾病。

随后,程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传染病的定义和传播方式,并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同学们对人和病原体的接触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病原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常见,特别是空气中的各种病原体(如新冠病毒、MERS、H7N9等),它们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传染病分为三大类,一共40种,分为甲、乙、丙三大类。程教授分别介绍了其中的典型传染病,并通过讲解“机舱中的蚊子”等有趣的问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接下来,程教授提到人类疾病、动物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的关系,提出了“我们这个星球的健康绝不仅仅是人类自己的健康”的理念。

最后,陈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非洲常见的热带病以及疟疾等剥夺了许多人生命的疾病,让同学们感受到医学不分国界,也更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并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程训佳教授说明传染病的定义和传播方式)


(文:高二(12)班 黄钰涵/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实习生史晨越)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信息工程系列讲座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引论

2023年11月19日晚,来自复旦大学的张浩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引论”为题的讲座。

张教授提到,当今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材料”。现代研究的材料主要有半导体材料、高纯度金属、金属颗粒等。教授从原子物理的角度帮助同学们理解材料特性。他从原子光学讲起,介绍了钠原子的光谱实验,并由此引出玻尔模型:量子化的轨道能量、角动量。同学们还可以从结构的角度来理解材料特性,其中也涉及原子物理的内容,如sp3杂化的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与sp2杂化的碳原子构成的石墨,它们的结构和性质迥然不同。张教授介绍到,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材料在芯片材料中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张教授接下来介绍了材料发现的几种范式:计算、模型、大数据挖掘等。最后一项是近几年的新兴思路,在算力的基础上,利用数据驱动、AI算法推动材料发展,如美国的材料基因库工程。随后,张教授介绍了AI算法,即神经网络的原理,并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如棋类AlphaGo、解析蛋白质结构AlphaFold、近年火爆的chatGPT等。张教授总结,人工智能对材料发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本次微课,同学们对于材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材料发现产生了兴趣。


(张浩教授阐释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


(文:高二(8)班 周子涵/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实习生史晨越)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哲学系列讲座之认识论初探

11月19日晚,来自复旦大学的王聚教授为奇亿招商25届哲学方向的同学们带来了一次主题为“认识论”的讲座。

哲学是什么?哲学不应被给予单一死板的定义,或而描述。

有时,人们采用基础主义的态度,认为最纯粹的哲学应当有澄明的外表,应当寻求最根本的地基,当以怀疑的利斧劈开一切遮蔽之物,哪怕最终只余下一片真空。

有时,人们愿意放弃这种洁癖,愿意接受相对于“一”的“多”,愿意接受有机体的复杂性,这使人们能够更平和地“直视”未知。不论它以何种形貌出现:是黑箱般的无意识,还是笛卡尔所臆想的为意识编造假象的魔鬼,其本质或而是一致的。

其实哲学包含抽象,但它不只是抽象;哲学包含倾覆、解构,或许应当说,“哲学”作为一个词语是开放的,它无法概括它本身的意义。正如康托尔的无穷集,甚至可以认为,哲学在本性上包含悖谬。这种悖谬虽经受无数次给予它毁灭性的重击,但它生存了下来,正如数理逻辑在罗素悖论后并未就此沉沦。(虽然如此类比或许不恰当,因为悖谬对哲学与对逻辑的意义并不相同。)

王教授关于认识论的讲座全面而详实,并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哲学殿堂的大门。


(王聚教授介绍哲学的定义)


(文:高二(8)班 杨若琳/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实习生史晨越)